11月8日,由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2020年度湖北省公共管理研究会年会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宜昌召开。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峡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程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江汉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湖北省内院校,以及中山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河海大学、湘潭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省外院校共计100余名师生参加了线下线上交流学习。年会开幕式由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唐祖爱主持。

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唐祖爱
三峡大学纪委书记王新祝、湖北省公共管理研究会会长陈建华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王书记重点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层面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校情院情,并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畅谈了三峡大学发展以及公共管理与法学两大学科建设的新使命。湖北省公共管理研究会会长陈建华首先向我校和我院表达了感谢之意,然后着重阐释了新发展阶段研究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尤其是在“十四五”期间的工作部署与战略安排。

三峡大学纪委书记王新祝

湖北省公共管理研究会会长陈建华
本次年会分主题演讲和分论坛报告两个板块。27位专家学者们围绕治理现代化与基层治理创新、治理现代化与民生保障等主题在线上或线下进行了专题发言。我校师生张园、石丹淅、易覃秋子、许昕分别作《共建共享视角下城乡养老保障治理:基于资源协调性及其空间效应分析》《市域社会治理的学理蕴含、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家庭同心球环境理论视角下我国家庭内老年人虐待问题研究》《环境保护视域下乡村“三治融合建设路径研究”》主题发言,我院多位师生提交的会议论文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及优秀奖。武汉大学殷俊教授、孟颖颖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傅广宛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卢新海教授,中南民族大学吴开松教授等作了精彩点评。最后,研究会秘书长殷俊教授作会议总结,华中科技大学危怀安教授宣布年会圆满结束。

公共管理学科是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支撑学科,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学科,是学校“十四五”重点支持发展学科。现有湖北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研究生工作站(省级)、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宜昌基地(省级)、宜昌市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市级)、三峡智库(市级)、应急管理研究所(校级)、公务员考试研究所(校级)、卫生经济研究所(校级)、三峡督查研究所(校级)等多个实质性研究平台。85%专职教师拥有副高及以上职称,80%教师拥有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博士学位。还聘请了地方政府与水电部门37位有着丰富管理经验的领导干部作为兼职教师。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高度重视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建立了专门的人才质量保障机制和闭环育人育才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合效应逐步外显。如2015年,学科“三峡城市群建设”研究团队,为三峡城市群建设(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上升为国家级战略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三峡大学与湖北省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在宜昌市举办了两次关于三峡城市群战略的大型会议,时任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引起了国内外政界、学界和社会上的广泛关注。2016年,三峡大学MPA教育中心组织骨干教师编著了由时任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同志作序的《公共管理(MPA)核心课程培训干部读本》,并和宜昌市委组织部共同主办了宜昌市干部公共管理(MPA)核心课程培训,通过现场讲授、电视直播等形式对全市党政部门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学习,累计培训人数超过17万人次,同时承担了考试题库建设工作。近两年来,学科教师承担了“建设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省域市域社会治理若干省部级及以上课题。2020年,首次斩获“第四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学”三等奖;本科生提交的交叉型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作品《三峡库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实证研究——以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为例》、《疫情时期宜昌市城区居民涉疫生活垃圾回置系统优化研究》、《化工产业绿色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水环境修复调查报告——以宜昌段为例》同时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近三年,学院多名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被国内知名985高校录取,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申请攻读我校行政管理、MPA人数不断刷新,多位本科、MPA来华留学生荣获中国政府奖学金(CSC)、湖北省政府奖学金和三峡大学“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

在新发展阶段,学院公共管理学科将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融入学校及区域发展战略步伐,旨在成为服务地方政府治理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智库。